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高校获我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荣誉,教育扶贫到底有何特色!

在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奖

优秀集体表彰名单中,

四川有三所高校榜上有名,

分别是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扶贫办公室、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扶贫办公室)、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其中,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也是唯一获得

学校先进集体整体荣誉的高等学校。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扶贫工作有何特色?

学校为教育扶贫做了哪些工作?

↓↓↓↓↓↓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合江县。首批政校合作举办了四川荔城乡村振兴学院,面向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和大小凉山等30多个贫困县招生,现有在校生8224人,学校学生中农村生源占83.6%,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占10.9%,少数民族学生占16.1%,生源呈现了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多、民族学生多的“三多”特点。学院传承董事长王忠平先生早在80年代初举办中职教育时提出的“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思想,着力“平等、平民、平生”三平教育助生成才”。办学以来,就业率在97%以上,贫困学生活出了精彩。学院为川滇黔渝相邻区域中小微企业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的毕业生,推动了区域扶贫事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学院党委在思想、方法、机制、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扶贫措施,实现政策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技能扶贫、资助扶贫,多措并举开展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四川省委、政府肯定。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委副书记邓小刚曾到学院考察办学情况和扶贫专班开办情况。2018年学院曾被四川省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五个候选单位之一,2019年10月15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荣获四川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是四川高校唯一以学校为单位荣获该项殊荣的高等学校!



一、思想创新,政策扶贫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凝练了四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成优良校风”;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坚持“爱学生、双核共融(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双向统一(生源和服务面向统一),培养人才”。


办学以来,学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学生政策,减免困难生学费,特殊困难补贴等,坚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5%作为奖勤助困补专项经费,贫困学生勤工助学优先安排,学校投入资金助学累计资助学生19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帮扶,建立“一人一卡”,形成了教师、辅导员联系制度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纳入国家助学范畴。对学校帮扶定点单位的壤塘籍学生实施了学费减免50%的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会计审计专业2015级残疾特困生邓璐,2018级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游嘉俊因重症生病住院,学校发动生师捐款;学院坚持每年一度为贫困山区捐助物资和现金,受助地区甘孜州石渠县日美村第一书记李奥同志发来感谢信,深情的说“日美村的孩子会永远铭记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这份恩情,带着感恩的心,好好学习,不忘初心,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二、方法创新,教育扶贫


针对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多、民族学生多的实际,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践行双核共融。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思想,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改革考试方法,倡导课证结合、课赛结合,实施了学分制改革,调动学习积极性;倡导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学院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交流、合作,以“我学我讲”活动、班团活动等为主渠道培养能力。以参加创新创意设计、技能大赛和科研参与等为主渠道,学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奖励;以日常沟通、会话、口语大赛、外语社团、外语等级考试等为主渠道,培养“外语应用”能力。2019年学院组织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共获奖20余项。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课后互动关怀,辅导员关注心理引导,确保学业有人帮、生活有人管,保证了建档立卡贫困生100%学习合格,顺利毕业。



三、机制创新,就业扶贫


学院落实“一把手”工程,狠抓学生就业出路,实施订单班、导师制、双选会、跟踪服务四项措施。学院获批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市级众创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8%以上。学院精准施测,认真开展参军入伍动员、专升本考前辅导、创新创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深度校企合作230余家,定向培养、专场招聘、大型招聘会等形式确保就业机会,强化跟踪服务,按四川省教育厅规定,近三年学院发放就业困难、求职补贴129.44万元,就业率97%以上。精准就业促进精准脱贫,制定特困生就业帮扶制度,建立台账,落实“一对一”教师指导帮扶,优先推荐就业单位、优先安排面试录选,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生100%就业。


四、模式创新,技能扶贫


一是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技,承办扶贫专班。合江县委、县政府依托学院教育资源,在学院建立了“合江县扶贫培训基地”,创新开设“扶贫专班”。学院具体承办培训体系,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设置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专业班。让贫困劳动力以“准员工”身份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扶贫专班已培训结业6期共286名学员,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81人,就业率100%,实现“培训一批、脱贫一批”。



二是政校合作服务“三农”,创办川南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服务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校融合,创办川南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四川荔城乡村振兴学院,利用现有专业和资源,立足振兴乡村,聘请专家教授授课,培养适用人才。主要开展:中短期培训、学历提升、学历教育;劳动力转移,培养农业工人,技术技能鉴定;人才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建设、规划设计;采取集中学习,送培训,到企业,到车间,到乡村,到田间,灵活设点等多种方式,服务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设置劳务品牌中级电工培训、乡村组织振兴专题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合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班,己开班四期,共计培训1295余人。



三是对口精准帮扶深度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制发了《对壤塘县南木达镇对口帮扶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先后2次到南木达镇开展对口帮扶调研和慰问,送去生活物资1000余件。学院先后选派2名优秀教师全职驻村帮扶。2019年,学院将壤塘籍在校学生26人全部纳入学费减免(共减免12万元)、奖助倾斜、多口径实施教育帮扶。学院2次倡议募集人民币31027元及1800余件衣物(价值9万余元)。2019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6万余元对康旭村、阿甲村8户特殊困难户的家居环境进行了改善。学院依托学院学前专业和附属幼儿园资源,对南木达镇中心校、三所村幼儿园开展师生支教志愿者活动。向壤塘县南木达镇康旭村、阿甲村幼儿园捐赠了价值4万余元的课桌椅等物资设备。组织了党员慰问,新时代思想宣传和健康咨询等26名师生参加的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学校通过种植技术指导、签订包销协议等措施,建立绿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马铃薯、莴笋等农产品120亩,农产品除种植户自己留存外,学院全部包销并承担运输费用。2019年9月学校收购帮扶村农产品种植基地绿色蔬菜2万余斤,为贫困户创收22000余元。学院2018年、2019年年度对口帮扶工作全部完成。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谋发展,入主流,塑品牌”三步走的思路,努力把学院建成三个满意的品牌学院。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必须把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大力倡导教育精准扶贫、推行教育脱贫攻坚规划,

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真正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编辑|阿   黄

校对|李晓平

审核|徐   东

来源|人民网


 往   期 精 彩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需要一家人的努力

“疫情就不能再严重些?”,一名中学生朋友圈惊醒无数家长

今天,我把乐山市的校园春天寄给你!

今年高考会不会推迟?教育部最新回应

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